Oh,,my god!原來他認為HR的職能就是在面試評估表隨意寫句話的職能,。我不想指責誰人Low,誰人高大上,,但我想說的是:即使我們HR的工作低到塵埃里,,我們也是在兢兢業(yè)業(yè)、踏踏實實地做好打地基的工作,,絕不是一念之間,,信手在紙上劃幾個字,,簽名就了事的。一個專業(yè)人士,,可以現在還做得不夠規(guī)范,,可以現在還做得不夠到位,可以現在還做得不夠完美,,但絕不能模糊了對專業(yè)職能的認知,,最最不能放棄進步與用心。所以,,Le寫了7位候選人的故事,,以自省自己必須用心,必須不斷讓自己向專業(yè)靠攏,,更為了說明我們這份工作其實不是一念之間的耍把戲,。
相信每個用人經理都經歷過,得力助手突然“反戈”或“出走”的事,,當你一句“缺人”,,HR并不是“女媧造人”一般地就給你捏出一個你要的人選,更沒辦法馬上給你做個“羅伯特”,,在你收到幾份覺得滿意的簡歷前,,HR們已經大戰(zhàn)了幾回合:
HR在收到你的用人需求后,首先要評估這個崗位應該選擇什么招聘渠道,,當然在平時沒有用人需求時,,HR已經對周邊的招聘渠道要做到心里有譜,才能在收到你的需求是第一時間判斷該選哪個渠道:崗位適合內部招聘還是外部招聘,?Linked in和微信平臺,、QQ群用得上嗎?地方性的人力市場,,什么人才多,,最近在市場找工作的人多嗎?專業(yè)行業(yè)網站平臺,,是否會更有利于搜索到行業(yè)專業(yè)對口人員的簡歷,?綜合型的管理人員是否要去一些綜合的站點查找?高級管理/高專業(yè)要求人選,,獵頭渠道哪家手里有更多相對應的人才庫,?那種渠道性價比最高,能最快,、有效地完成招聘任務,。
渠道圈定了,開始篩選簡歷。在把整個頭鉆進簡歷堆前,,HR必須先仔細地在頭腦里過一下電影:這個崗位最主要是干啥的,?核心的技能/知識要求是什么?用人部門的團隊運作模式是怎樣,?團隊里/團隊間的人員關系如何,?用人上司的工作風格?公司的企業(yè)文化,?,。然后開始一頭扎進簡歷堆里,從數以十,、百計的簡歷中找出專業(yè)接近/過往經歷或自我評估能夠與顯性/隱性要求有相匹配之處的若干份簡歷,,然后電話面試。
電話撥通前,,HR需要做好電話導游的準備詞,,把所有電話那頭候選人可能關心的公司概況、崗位職責,、福利待遇等等全部在腦海里打好底稿,,另外還需要把簡歷里沒體現,或表述的籠統(tǒng)/含糊,,但卻與崗位要求緊密關聯(lián)的內容圈出來,,在電話面試里不厭其煩地一一與候選人交流、推斷,,并且根據電話面試選出可能讓你點頭的簡歷,。我們總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可只有真正每天在做著磨刀事情的人們,,才能體會個中的用心良苦,如果你僅僅記得面試的成功率,,人才甄選的準確率,,那也請你不要忘了前期工作的貢獻!
面試,,HR還來干啥,?
很多人會覺得HR就找找簡歷,電話面試就可以了,。為什么在面對面的面試中,,還需要HR再面試一次呢?難道真的就是隨便聊聊,,寫幾個字的功能嗎,?如果簡歷和電話聯(lián)絡已經讓HR對候選人有了一個輪廓性的了解,那么面談則是走近候選人,揭開廬山真面目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或許在聲音里,、文字中我們無法辨別候選人的話語真假,而面對面時候的表情則會成為揭曉真相的判斷依據,,而且當我們真正面對面去對案例進行STAR分析時,,HR才可能更清楚了解候選人的思維、邏輯,、應變,、條理性等等軟性能力,才能更好地分析這位候選人是否適合這個崗位,、這位上司,、這個團隊、這個企業(yè),。另外,,HR組織筆試則幫助探究其理論專業(yè)背景的匹配度,等HR真正落筆到面試評估表上時,,其實那是對之前所有簡歷評估,、電話溝通、筆試,、面試的綜合評估,。
除了面試,HR還需要從大的方面去考慮人員的配置合理與否,。我也認可“舉賢不避親”,,但也要看是什么崗位,什么企業(yè)環(huán)境,,所以HR在部門人員配置及企業(yè)人員配置上,,也有自己心中的一桿秤。我們是同事,,我尊重并支持你的工作,,所以簡而言之,禮尚往來的,,你也要尊重并支持我的工作,,你可以對你的專業(yè)負責,但不能妄評別人的工作,。
沒有停止過的保駕護航
面試結束后,,HR的工作還在繼續(xù),對必要的關鍵崗位,、敏感崗位進行背景調查,,協(xié)調安排入職所需的行政、后勤工作。候選人人前腳剛踏進企業(yè),,HR緊接著就要了解其適應情況,,然后再接下來就要跟蹤試用評估情況,HR如若真正站在一個業(yè)務伙伴的高度,,那么用人部門的用人滿意度及員工的工作愉悅度,,將會是HR在人才的選、育,、留,、送的工作成功的最大目標,一路的保駕護航,,從未敢有半點疏忽,。所以HR簽了字,不是拍拍屁股就走人的,。
關于你們一直想知道的答案
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Le有沒和那位用人經理較勁吧,?事情的最后結果是怎么樣的吧?
聽完用人經理的這句話后,,Le微笑地看了這位用人經理30秒,,然后開口:“黃經理,你期望能夠安排好你外甥的心情,,我理解,,我也有親戚,給我點時間,,所有的程序咱們按公司的流程來操作,。另外,我要很鄭重地強調:HR的工作真的不是如你所說的隨便簽個名,,寫句話,,否則你不會在沒有人用的時候,一天打幾十次電話催我們,;也不會再員工加薪罷工時候,,下班連環(huán)Call讓我來江湖救急;不必在做績效設計時候,,幾次請我們給董事長演示。你說呢,?
黃經理:我就隨口一說啦,,兄弟別較真。
Le讓嘟嘟很認真地走完流程,,很客觀地寫上她作為面試官的評估意見:不熟悉電腦辦公軟件,,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未有機械行業(yè)相關從業(yè)背景;交流態(tài)度散漫,,學習意識較差,,如用人部門堅持錄用,需考慮其學習能力及工作態(tài)度,,請用人部門對專業(yè)勝任度及可培訓潛力再做評估,。
嘟嘟回來和我說,機械部的主管交回面試評估表時,,愁眉苦臉地和她說,,其實他真心不想錄用這個候選人,奈何他的老板和他說,,給黃經理個面子,。我于是撥通了機械經理的電話“胡老板,你那個崗位真的是高危且重要的崗位,,你真的確定黃XX有可培訓潛力,?或者你再考慮一個下午,我們不要急著馬上給答復,。老胡在電話開始各種吐苦水,,抱怨自己也是被挾持。然后,,還是同意了不馬上給結果,。
Le和老胡通了電話后,自知僅僅憑著自己是沒辦法扭轉的,,于是找到了自己的老板,,并把想法和現在遇到的問題都擺出來,讓上司幫自己出出主意,。上司說把簡歷發(fā)來,,其他的交給他了。下午2:30,,上司帶著一身酒味走過辦公室,,示意Le去他位置。
上司說:“ 事情辦妥了,,剛好同行那需要一個中文畢業(yè)生,,讓那小子直接去他們公司做實習行政助理,老黃也因為幫自己外甥謀到一份和他專業(yè)對口的實習機會而開心,,不過人家可是當著我的面,,投訴你太軸了啊。
Le此刻的心情就像看到太陽的葵花般燦爛,,所以沒介意黃經理的投訴,,和上司貧嘴“老大,,你覺得我該不該再軸些?
上司說“你也就只有欺負你師傅的份啦,,不過我還挺樂意支持你的,。至少你的執(zhí)著和正直,讓很多人不敢輕視HR,。”
第二天,,見到黃經理時,黃經理很主動地和Le打了招呼“Le啊,,你怎么不早說有個那么好的崗位,,謝謝了啊”
Le很清楚,一定是上司把功勞轉移了,,“黃經理,,是我們老總開金口,我面子沒那么大,。”
嘻嘻哈哈地搭著話,、向前走著,就像一對默契的好搭檔,。別問我,,難道沒想過因此而掉飯碗的可能嗎?其實Le從來不是冒險主義者,,從來所有的建議,、決定一定是深思熟慮的,并且小心翼翼地做好本職,,從來不敢有半點馬虎或任性,,并且盡可能地把專業(yè)的依據的,也不做任何刁鉆,、為難人的事,。再有,Le也知道及時求救,,求助于前輩,、求助于上司、求助于同行,,這些靠山,,讓Le有種站在巨人肩膀的安全感。
End
Le的應聘者系列,,也將告一段落,,我相信每位HR正在經歷著的事情一定比所有他們從別人故事里看到的精彩,因為這個職業(yè)的工作對象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