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不再
無論是口碑還是業(yè)績,對近幾年的雅芳公司來說,,都是一個比較憂傷的課題,。
畢竟,它有著一個還不賴的歷史,。
1886年,,被稱為雅芳之父的大衛(wèi)麥克尼創(chuàng)立了加州香氛公司,這是雅芳公司的前身,。到1939年,,大衛(wèi)麥克尼以莎翁故鄉(xiāng)一條名為“雅芳”的河流重新命名了公司。從此,,“美國雅芳公司”開始在全球化妝品界傳播開來。
在“雅芳”之名聲名鵲起的七年后,,1946年,,雅詩蘭黛夫人在美國創(chuàng)立了雅詩蘭黛公司,克里斯汀·迪奧在法國創(chuàng)造了時尚消費品牌迪奧,。
如今,,這些對于當年雅芳來說的后起之秀,已紛紛登上了全球高端化妝品品牌的寶座,,而雅芳,,卻在這個全新的世紀里戴著幾乎與高端不沾邊的標簽,頗為尷尬地生存著,。
“現在還能找得到雅芳專柜嗎,?”、“北京這邊市場認可度也不高”,、“這個產品我和我身邊的朋友都沒有在用”,、“很少會關注研究這個品牌”……當新金融記者向諸多時尚美容編輯征詢意見時,所得到的大多是類似的回答,。
而大衛(wèi)麥克尼曾經開創(chuàng)的引以為豪的直銷模式,,在中國似乎也走得并不輕松。
“以前某一個很有名的專家,,有直銷品牌要讓他在媒體上點評一下自己的產品,,他堅決不肯,怕把自己名聲給做爛了,。這種印象已經生根了,。”資深美容編輯閻石峰對新金融記者舉例說。
而對雅芳來說,,不只是在品牌價值上早已落后于雅詩蘭黛,、迪奧等公司,在直銷業(yè)同級別的公司里,雅芳的步伐也顯得越來越慢,。
根據最近發(fā)布的2011年亞太地區(qū)直銷業(yè)年度報告,,中國直銷業(yè)去年銷售達1400億元,安利,、完美,、無限極分別以267億元、120億元和81億元的營收,,21%,、14%和47%的增速位列前三名。最早在中國拿到直銷牌照的雅芳大跌52%,,僅有10億元營收,,跌至第十五位。
玫琳凱,、新時代,、天獅、三生,、寶健,、康寶萊、富迪則以75.3億元,、36.4億元,、32億元、22.7億元,、21.6億元,、18億元、18億元占位前十,,超過雅芳,。
美國著名科技博客網站“24/7 Wall St”近日更是評選出了2013年將要消失的十大品牌,其中就包括雅芳,。“24/7 Wall St”每年都會預言10個即將消失品牌,,而每年都會有預言成真,其中比較知名的包括去年評選出來的索尼愛立信的薩博等品牌,。
雅芳的失落在財報中也能窺見一二,,在今年第二財季里,雅芳的營業(yè)收入同比下滑9.3%至25.9億美元,,利潤也從上年同期的2.062億美元,,下滑至6160萬美元。
早前,,企業(yè)及專業(yè)情報信息提供商湯森路透公司就曾對市場分析師進行了調查,,按照他們的測算,,預計雅芳的每股盈利為21美分,營業(yè)收入為26.7億美元,。營運利潤率從上年同期的11.1%下滑至4.9%,。
直銷遺禍
對于雅芳來說,新興市場——中國區(qū)的不景氣是最急需解決的問題,。
從市場外在的表現來看,,“這個產品沒有確定好自己的市場定位和目標客戶,產品價格虛高,,甚至打折到4折,,讓客戶無法明確產品價位到底是多少。我無法分析出雅芳產品的目標客戶是什么,、也不太清楚究竟是什么樣的客戶去買它,。”時尚圈知名人士、尤擅長高端化妝品和奢侈品品鑒的鴉片玫瑰(筆名)對新金融記者說,。
許多時尚人士對雅芳的印象還停留在十幾甚至二十年前,,那個時候,海外舶來品牌總讓人神往,,即使比普通化妝品牌貴,也頗有認可度,。
“近十年來都沒有在用了,,周圍也沒有人在用。”鴉片玫瑰說,,“沒看到它的宣傳,,在國內估計只是在店內和直銷員那里有宣傳冊做宣傳,所以影響不大,,一個品牌沒有一個好的宣傳和策劃團隊是不可能成功的,。總的來說,,一般客戶更喜歡專賣店,,這種直銷本身并不太受國內客戶歡迎。”
“雅芳對中國市場的判斷肯定是有偏差的,,我不認為受眾是關鍵問題,,它在國外的高端產品根本就沒引入國內。”世界直銷研究中心秘書長鄒堯對新金融記者表示,。
1990年,,雅芳正式全面入駐中國市場。1998年,,雅芳暫停所有直銷營運,,并隨后成為中國首家獲政府批準轉型的直銷企業(yè),,采用批發(fā)、零售方式進行產品銷售,。同年9月,,雅芳又獲國家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的批準,采用“店鋪銷售+雇用推銷員”的體制銷售產品,。
2006年對雅芳來說是有著十分意義的一年,,這一年,雅芳(中國)有限公司被國家商務部授予國內首張直銷經營許可證,,推出了“服務網點+直銷員”的新直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