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是典型的農(nóng)村老太太,,沒有知識,,但有智慧。做為一個HR從業(yè)者,,就來聊聊我的母親在我小時候用過的激勵手段,。
母親所管理的團隊有三人,重點說一說她管理的二級團隊,,也就是我和我哥,。我和我哥年齡相差不大,所以從小就愛打鬧,,讓身為管理者的母親大為惱火,,為了轉(zhuǎn)移我倆的矛盾,并有效激勵,,她在日常勞動中制定了一系列激勵措施,。
一,、明確任務(wù),量化指標
小時候農(nóng)村的機械化程度非常低,,絕大部分工作都要靠純手工,,家里十畝的土地,啟用童工不可避免,。秋收時間持續(xù)比較長,,白天去地里掰玉米,收花生,,晚上回家在院子里剝玉米,,摔花生。晚上的工作一般是全家參戰(zhàn),,這對尚在上小學的我和哥哥是比較痛苦的事情,,往往是一邊干活一邊玩耍,勞動效率極其低下,。
為了提高勞動效率,,老太太,哦,,不,,那時候的母親還不是老太太,而是一個精力充沛的女青年,。母親給我和我哥分配定量的任務(wù),,哥哥的工作量約是我的1.2倍,誰先完成,,誰先去睡,。該激勵手段非常有效,定量后,,哥哥再也不和我聊天了,,埋頭苦干,用平時一半的時間完成了平時的工作任務(wù),,然后朝還在磨嘰的我,,揮一揮衣袖,不帶一點留戀的去睡了,。
二、考核數(shù)量,,兼顧質(zhì)量
好不容易我的工作量也完成,,母親在收拾場地時發(fā)現(xiàn),哥哥雖然摔的花生多,,但秧子上總會漏掉幾個花生,,這讓我很不平衡,,憤憤不平的說,如果這樣,,以后我也只注重速度,。
第二天重新更改規(guī)則,還是定量,,但質(zhì)量是基礎(chǔ),,誰的花生秧子上漏掉花生,有一顆就多加一半的工作量,,這下哥哥老實了,,每一顆花生秧子都仔細檢查,但仍提前完成了工作任務(wù),。
三,、保障措施與激勵措施相結(jié)合
小時候家里種很多棉花,因為是政治任務(wù),,每年種的棉花都要交一部分給國家,。摘棉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棉花殼經(jīng)常把手劃拉出一條條血印,。棉花桃不是同一個時間裂開,,所以摘棉花的周期很長,一般周末母親就會帶著兩個小不點去棉花地里,,既能讓孩子幫忙干活又能保障孩子的安全,。讓兩個孩子在地里老老實實待著,并能幫助干農(nóng)活,,這不是一件易事,,但母親做到了。
每次去地里,,母親都會帶各種好吃的,,好好干活就能有好吃的。并且規(guī)定,,每摘一斤棉花就獎勵五分錢,,那時候的五分錢對我和哥哥來說不是小數(shù)目,五分錢可以買一個冰棍,,或五個粘糖,,或是一塊蜂糕,或是……
為了能掙到更多的錢,,我和哥哥也是拼了,,那個夏天,我倆絕對是一心撲在摘棉花上,,記得小表妹到我家找我,,我都拉著她去棉花地里干活了,。
四、短期激勵與長期激勵
每次我和哥哥摘回家的棉花都會過秤,,并且單獨記賬,。當我和哥哥要求提現(xiàn)時,母親告訴我倆,,當時提現(xiàn)一斤五分,,年底兌現(xiàn)一斤一毛。我和哥哥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年底兌現(xiàn),。
那年年底,,母親像每年過年一樣,給我和哥哥一人置辦了一身新衣服,。當我想起來還有欠款沒有兌現(xiàn)的時候,,找母親索要,母親說衣服和錢二選一,,因為已經(jīng)用我們自己掙的錢給我們買衣服了,。然后,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這就是我的母親,,一個沒有知識,但充滿智慧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