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開始,國內各大高校逐漸開始開學報到,,又一撥90后揣著,、背著、穿著嶄新的各類“新式裝備”入學。除去學費的各類消費以一萬元作為起步價,,家長連呼“上不起”,。
賬單:
還沒進校門就花了兩萬多
在一家國有銀行工作的王先生,今年女兒考上了廈門的一所大學,,9月初報到,。王先生說:“孩子還沒去學校,購買數(shù)碼產品的花費就已經將近兩萬,,加上后期的其他交通費,、學費、住宿費等,,輕松超過4萬元,,上個大學簡直如同燒錢,和我們那個拿著行李卷就去報到的年代根本沒法比了,!”
按照王先生提供的賬單,,女兒入學前購買的衣服:大約3500元;購買iphone5手機,、筆記本電腦:大約14000元,;購買旅行箱:1380元;配眼鏡,、隱形眼鏡及隱形眼鏡藥水:1760元,;化妝品:大約2000元;購買生活日用品,、床上用品:1500元,。
而買東西只是開學之前的開銷,開學預計還要支付交通費(包括夫婦倆送女兒的來回機票):大約8000元,;住宿餐飲費:1000元,;給女兒的一學期生活費:5000元,另外還有學費:8000元,。合計:46140元。
調查:
曬開學裝備過萬打底
如果說,,王先生富養(yǎng)女兒的觀念造成預算超支,,那么置辦一套標準的高校新生入學裝備,究竟需要多少錢呢,?
某高校一個學生社團曾經做過相關調查,,調查發(fā)現(xiàn),部分高校新生入學花費主要包括四方面:學費,、交通費,、購買學習用具,、日常生活用品,。除了學費和交通費,,數(shù)碼產品是新生入學的支出大項,而如果把各項支出加在一起,,總計花銷至少超萬元。
數(shù)據(jù)顯示,80%的新生入學時所購買衣服類花銷在2000元左右,;手機在2500元左右;還有超過70%的學生大一剛入學就購買筆記本電腦,,一般價值在4000元左右,;而床上用品及日常生活用品方面的支出是1700元左右;旅行箱一般需要300元左右,;學費按照5000元計算,;交通費200元左右;首月生活費及其他零用大概3000元,;寢室費用2000元,。合計為20700元左右,不把學費計算在內是15700元,。
個案:
開學消費花掉四個月工資
在一家私企做統(tǒng)計工作的張女士對記者說:“我每個月工資只有2500元左右,,愛人在一家啤酒企業(yè)做銷售,每月工資也就3000元,。這回孩子上大學開學,,即便省一些也要花費1萬多元,將近2萬元,。再窮也不能窮了孩子,。可這意味著4個月的工資,。”
有不少家庭經濟條件不錯的準大學生家長認為:別人家孩子考上大學后都給買這買那的,,我家的經濟條件也不賴,能買的就都給買了,。
沈陽師范大學[微博]講師張賀認為,,90后的追求時尚、從眾心理是他們互相攀比的原因,。很多學生會把穿著使用名牌當成時尚,、彰顯個性的行為,從而盲目追求潮流,、“超錢”消費,。他認為,孩子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盲目攀比,,和家長的教育與引導也有關系:“社會上存在的,、或者家長身上的攀比之風潛移默化地會影響消費觀仍不成熟的孩子,家長要為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合理控制經濟支出,,拒絕孩子提出的過高物質要求,。如果孩子真的多次提出要求,家長還要耐心了解其動機,,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提出更好的解決辦法。”
沈陽晚報,、沈陽網主任記者 高薇
三次升學宴“劫走”我一個月工資
上一周,,沈陽市民李先生參加了3次“升學宴”,總計隨禮3500元,。他無奈地說,,原本以為“五一”到“十一”之間是送紅包的空當期,沒想到現(xiàn)在流行大請“升學宴”,,甭管考上什么樣的大學,,父母都要擺桌慶賀一番。
8月10日,,李先生表姐家的孩子在西唐御筵擺了“升學宴”,。這個孩子學習成績一直不錯,本來是奔著北大,,可是,,高考[微博]期間,發(fā)揮失常,,最終只被一所普通大學錄取,。李先生私下里聽說,這個表侄女很可能會復讀,,怎么會擺“升學宴”呢,?不過,既然人家請了,,那就得到場,。他送了2000元的紅包,酒席上也沒問明白,,孩子到底復讀不復讀了,。
8月11日這個星期天,李先生接到兩份“升學宴”的邀請,。一份是朋友的,玩浪漫,,定在棋盤山附近的一家私人會所,;一份是同事的,講排場,定在渾南新區(qū)的一家大酒店,。一南一北,,李先生分身無術,就去了朋友那里,,送上1000元的賀喜紅包,,另外一份500元的紅包,讓其他同事幫忙帶過去了,。結果,,12日剛上班,同事就張羅著前一天有事兒沒去喝酒的同事,,下了班一起到老媽餃子王聚齊,,重新補桌。
這個開學季,,李先生交出去了3500元錢的紅包,,差不多將近一個月的工資。面對自己孩子也要在9月份開學,,交一些費用,,李先生感到很大壓力,他搞不明白:孩子考學這種平常事兒,,為啥還要請客呢,?而且無論是考上什么大學,都請客,,他同事的孩子只是考上了遼寧交專,,一所專科學校,。
據(jù)李先生介紹,,如今升學紅包的標準,基本是500元起,,再往上就是1000元,、2000元,甚至5000元,。即便關系再一般的,,最少也得300元,200元是再也拿不出手了,。
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 谷麗紅
大學生超支消費多為“跟風”所致
記者了解到,沈城大商場8月開學前的這個月,,是行李箱銷售最好的一個月,,尤其是大的行李箱營業(yè)額比上月能多出30%-40%左右,;眼鏡銷量上漲了30%左右。一家連鎖電器銷售企業(yè)的工作人員稱,,開學時商場都會對一批數(shù)碼產品進行促銷,,來買手機的學生占了客流量一半以上,價位在3000元-4000元左右的筆記本電腦也以其頗高的性價比受到學生們的青睞,。
學生的消費行為常常會跟著別的同學的消費走,,看到別人買什么自己就會跟著買什么。一些家境并不算富裕的學生也會模仿經濟條件好的同學大[微博]手大腳亂花錢,,甚至有的追求名牌,、高價商品。
從經濟學角度講,,人們的消費行為不但受收入水平的影響,,而且受那些收入與其相近的人消費行為的影響。這就是所謂的消費示范效應:當消費者看到這些人因收入水平或消費習慣的變化而購買高檔消費品時,,盡管自己的收入沒有變化,,也可能仿效他人擴大自己的消費開支,或者在收入下降時也不愿減少自己的消費支出,。
于是,,消費的示范效應會造成經濟條件一般的學生的消費需求遠遠超出他們正常的水平。
沈陽晚報,、沈陽網主任記者 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