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在企業(yè)從事招聘工作的朋友問我,,現(xiàn)在面霸這么多,,我應(yīng)該怎么問呢,?
我能理解他們的苦惱,。稍微有些經(jīng)驗的求職者,,都會去網(wǎng)上搜集面試官常問的問題,然后仔細思考如何回答,,甚至在面試前認真排練,,保證自己不犯大錯。
所以,,若是面試官問那些類似于“你有什么優(yōu)點呢,?”、”你能接受加班嗎,?“這些千篇一律的問題,,常常感覺自己并沒有得到真實的答案,加上不少求職者演技不錯,,真的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應(yīng)該相信他,。
如何避免求職者在面試時說直話,而不是告訴他精心包裝過的內(nèi)容,,這就需要面試官的功力了,。因為這二個月特別忙,我打算在6月份在線講一個主題為《面試官的三項基本功》的課程,在課程中我會和大家分享提問的框架與角度,、追問的技術(shù),、筆跡分析三節(jié)微課,預(yù)計每節(jié)微課半小時,,清晰易懂,,不用任何基礎(chǔ)。
今天先寫一篇文章,,談?wù)劇秵栐挼慕嵌取愤@個問題,,希望至少學會一招。
�,。ǘ�
為了知道求職者的溝通水平,,沒有經(jīng)驗的面試官常常這樣問:“你平時是怎樣與上司溝通的?”,,這樣的問題又傻又天真,,純屬浪費時間。
原因是什么,?第一是太抽象,,角度太大,虛得很,;第二是求職者已經(jīng)精心準備了,,他會說“平時我會主動和上司溝通…”之類的話,哪怕你在后面追問“能舉一個例子嗎”,,同樣是掉入對方的圈套,,因為對方知道你會來點具體的,然后他就開始告訴你,,何年何月何日何地他和上司談了什么問題,,使得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
這樣的結(jié)果你肯定不想要,,然后你想出另外一道題“你過去與上司有過沖突嗎,?如果有的話,請舉個例子”,,這樣的問題對于完全沒有面試經(jīng)驗的來說,,或許有點用,但如果是資深的求職者,,依然是沒用,。可能求職者又會舉出某個時候,,他和上司就某件事情的看法不一樣,,但為了避免公司的損失,,他堅持自己的意見,和上司吵了起來,,雖然后來證明自己的看法是對的,,上司也和他道了謙,自己也覺得不對,,并和上司說明以后一定會向侯熙儒老師學習,,改善溝通方式。
這樣的故事你要嗎,?還是不要,。很明顯,候選人明顯了頭腦上精心準備過這個題目,,因而給出了一個看上去不完美但實際上給人感覺不錯的故事,。
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不想要的結(jié)果?答案是問話的角度不太對,,因為你絕大多數(shù)的問題都是緣于四個字:有話直說,。
我們當然要提升溝通效率,所以,,如果是朋友之間,大家有了信任,,就不必繞彎,,有話就說。但因為面試官和求職者缺乏信任,,并且求職者會故意隱瞞一些信息,,所以“有話直話”的方式是不行的。
�,。ㄈ�
所以,,我們要換一個說法,問一個當事人之前沒有準備過的問題,。具體怎么做呢,?一個重要的要點就是把問題的角度換掉,在具體操作上,,有二個要點:
一,、 換成好聽的詞語,讓對方高興起來,。人一高興,,就開始講真話了。
這年頭聽到真話不容易,,因為人人設(shè)防,,偶爾你想去認識一下鄰居,,某天你去敲他的門,沒想到鄰居直接給你來一句:有事嗎,?把本來心懷熱情的你堵了回來,。
當然,講真話也不容易,。為了讓對方感覺我們講的是真話,,有的時候還要表現(xiàn)得特別高興,或者故意喝點酒,,讓對方感覺自己喝高了,,他才相信你講的是真話。
二,、 換成他人的角度,,讓對方發(fā)泄出來。人的心理或多或少都覺得其他人不了解自己,,如果你給他一個機會,,他就會告訴你更多的信息。
這年頭,,絕大多數(shù)人都活得特別苦,。來應(yīng)聘的人,幾乎都是心中有憋屈,,在找更好的出路,。面試官平常的問題,無不是讓他心懷小心,,戰(zhàn)戰(zhàn)兢兢,。那你給他一個簡單訴說的機會啊,哪怕是出這么一道題,,在貌似無意的五分鐘中去認真觀察對方的行為與情緒,。
舉個例子。我們很想知道對方的缺點,,但又不能直接問,,所以可以根據(jù)上面的公式來改造。一個人的缺點,,在他自己的眼中是什么,?通常這個詞可以翻譯成“誤解”。
然后面試官可以這樣問:我們常常被身邊的人誤解,,在上一家公司,,你認為你的同事對你最大的誤解是什么?
這個問題的殺傷力很大,,因為構(gòu)建得特別好,。第一有過渡,,在問題之前加了一句“我們常常被身邊的人誤解”,讓對方聽上去很舒服,;第二很具體,,后面緊接著“在上一家公司”這句話,有了明顯的限定作用,;三是角度變了,,你問的是同事對當事人的看法。
這個問題我曾經(jīng)問過很多次,,特別有意思,,有時當事人一下子說了很多,想剎車都剎不住,,因為他太想說了,,太想證明別人是真的誤解了他。
別人是不是誤解了他,?要看具體情況,,但因為交待得很具體,你可以觀察到這個人的情緒控制水平,,以及溝通方式,。至少,在這個時候,,你聽到的是百分之百的真話,。因為這樣的問題,是符合人性的,,不會引起對方的防御心理。如果你平時有做《績效面談》,,這一招也可以運用,,效果出奇的好,大家都要學會,。
學東西不要貪多,,先學好這一招,就已經(jīng)可以提升你的問話水平了,。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臺灣知名主持人蔡康永說的。
康永說,,很多年輕的主持曾經(jīng)請教他,,在做電視采訪時,常常氣氛尷尬,,比如,,有年輕的主持在電視上問面對面的官員,,我聽說前一段時間XXX報爆料你有婚外情,請問有沒有這回事呢,?官員當時勃然大怒,,說你不應(yīng)該聽信謠言,說完全沒有這回事,�,?涤勒f,前面要做鋪墊,,并把“我”這個詞去掉,,換成第三方的角度,比如說:你的名聲很大,,肯定有很多人仰慕你,。前一段時間,XXX報說你有婚外情,,請問這件事是真的嗎,?
因為換成了是XXX報說的,并且前面有了贊美,,當事人就不會很反感了,,而是馬上進行解釋,說出自己的一番話,�,?涤勒f,說話的角度非常重要,,如何讓對方接受并且說出真話,,都需要提前設(shè)計好問題的。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絕大多數(shù)人的自我評價都比真實情況要好,,客觀上也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所以有解釋的傾向,。所以,,只要你提出類似于“人們對你有什么誤解”類似的問題,人們是很愿意回答的,。
�,。ㄋ模�
問題的回答是需要多個來回的。比如,,當對方說了別人對他的誤解后,,面試官一定要追問他是如何應(yīng)對的。現(xiàn)實的情況是,,誤解常常存在,,但有智慧的人一定懂得如何去處理它,,直到對方消除對自己的誤會。
如何追問呢,?這不是一篇文章能講得清的,,這里面牽涉到姿體語言的覺察、關(guān)鍵詞回放,、上堆與下切的技術(shù),,需要不斷學習及實踐,才能不斷地提高,。
學會提問很重要,,不掌握它,你不可能是溝通高手,,因為很多事實的挖掘就是靠有效的提問,。心理學把溝通分為表達、傾聽,、討論三個領(lǐng)域,,主要包括說、聽,、問三大技術(shù),。主持人、記者必定是要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才能上崗的,,如果你今天從事HR并想自己未來變得厲害一點,,最好來系統(tǒng)學習一下。提問的技術(shù),,你一輩子都用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