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企業(yè)80%的事情只能由20%的人在承擔?根源在于領導太能干!
通常我們企業(yè)在挑選各層級管理者的時候,,被挑中者往往都是各個崗位的業(yè)務高手,,是“能人”。正因為他們是能人,,在平時,,他們一般都喜歡顯示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員工干不了的事情,,他來干;員工要更長時間來干的事情,,也是他挽起袖子三下五除二的替員工干了。這樣做,,解決問題的速度最快,,立竿見影。
但問題在于,,太能干的管理者若長期如此,,他的手下久之就會養(yǎng)成一種依賴心理:不會主動作為和思考自己的工作,凡事都等領導部署,,碰上問題第一反應就是:領導,,你看怎么辦?
但問題在于,,太能干的管理者若長期如此,,他的手下久之就會養(yǎng)成一種依賴心理:不會主動作為和思考自己的工作,凡事都等領導部署,,碰上問題第一反應就是:領導,,你看怎么辦?
如果企業(yè)就那么幾個人在拼命,剩下的大部分人都在被動的作為,,甚至是不作為,長此以往,,這個企業(yè)還會有核心競爭力嗎?
想起一個“子賤當官”的故事,,孔子的學生子賤有一次奉命擔任某地方的官吏,到任后,,每天都彈琴自娛,,似乎不理政事,可是他所管轄的地方卻被治理得井井有條,,民興業(yè)旺,。這使前任百思不得其解,因為他每天即使起早摸黑,,從早忙到晚,,也沒有把那個地方管好。于是他請教子賤:“為什么你能治理得這么好?”子賤回答說:“你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所以很辛苦;而我卻是借助別人的力量來做好的,。”
子賤這個回答多么經典啊?如果只會自己干,卻不善于借助團隊之力去做好工作的管理者,,可能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嗎?
在惠普,、IBM等跨國公司,衡量一個管理者有沒有本事,,不是看他自己多能干,,而是看他能不能教會部下,,讓部下能干,看他是否會帶團隊,。
先賢老子說:領導的作用歸根結底是幫助人們學習自己管理自己,。老子的言下之意就是,凡事下屬不主動作為,,處處都由其領導作為,,這個領導還算是領導嗎?讓部下學會主動作為,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個領導者的最基本管理功夫,。